Home            International      Domestic               Lawyer              Videos              Cases                   News          Latest regulations
慈溪律师慈溪刑事律师陈亮:以案释法512期,AI换脸侵权案
来源: | 作者:慈溪刑事律师陈亮 | 发布时间: 2025-07-07 | 4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以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及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本案对新技术的“AI换脸也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红线,那就是尊重原创版权,强调了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创新与发展。






                                                                          以案释法512期,AI换脸侵权案




 

近年来,以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及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本案对新技术的“AI换脸也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红线,那就是尊重原创版权,强调了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创新与发展。

 

一、案子简介

 

近期上海审理的一起AI换脸侵权案,引起了法律界和科技界的关注。

案件是这样的:原告陈某是一位摄影师,其发现在抖音平台有款小程序,擅自将她创作的十余条原创古风汉服人像短视P,作为基础素材提供给用户进行“AI换脸”。用户只需付费成为会员,就可以不收费使用其平台短视P,进行“AI换脸”生成。

陈某遂将小程序的运营方上海易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法庭经审理后认为: 陈某的古风人像短视P,具有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而易某公司利用AI技术,仅对原视P中的人物面部进行了替换,新生成的视P在其核心元素上,与原作高度一致,二者构成实质性相似。判决易某公司赔偿陈某经济损失7500元。诉讼过程中,易某公司主动进行了整改(下架侵权视P、进行算法备案、承诺规范经营等)。

 

二、案子的警示

 

这起案件虽以经济赔偿告终,金额看似也不大,但其揭示的法律风险和社会启示却不容小觑,尤其对当前蓬勃发展的AI应用领域敲响了警钟:

1.“AI换脸”不是版权法外之地: 此案清晰表明,利用AI技术对他人享有著作权的视听作品进行“换脸”生成,但其新生成视P的构图、场景、人物造型、创意表达等核心元素仍与原作构成实质性相似,且未经授权用于商业目的,极大概率构成著作权侵权;

2.对于提供AI技术服务的平台方而言,技术的新颖性不能成为规避版权责任的挡箭牌。虽然相关法律规定了“避风港原则”,但若平台深度介入内容生成过程(如主动提供特定素材库、对用户内容进行实质性AI加工等),甚至以此作为核心商业模式盈利,那么平台难以再用“技术中立”或“用户上传”作为免责的充分理由;

3.“AI换脸”技术触及的远不止著作权,如果换脸的人脸是非法获取的,那么还可能牵涉到侵犯公民的肖像权、隐私权甚至个人信息权益, 若恶意使用该技术进行身份冒用、虚假宣传或诋毁他人名誉,则可能进一步涉及名誉权侵权乃至更严重的刑事犯罪风险。

 

三、相关法律

 

1.《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视听作品”列为受本法保护的作品;

2. 第四十七条、第五十三条规定,行为人侵犯著作权及著作人相关权利的,应承担停止侵害、消 /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3. 二十四条: 规定了12种著作权的“合理使用”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