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nternational      Domestic               Lawyer              Videos              Cases                   News          Latest regulations
慈溪律师慈溪刑事律师陈亮:以案设法527期,以曝光隐私相威胁,索要财物终获刑
来源: | 作者:慈溪刑事律师陈亮 | 发布时间: 2025-10-20 | 6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案虽因被害人机智报警而犯罪未遂,未造成实际财产损失,但吴某的行为性质恶劣,且系累犯,故仍受到实刑判决。这再次昭示了法律的尊严,任何以非法手段牟利的企图,终将是一场以身试法的悲剧。







                                     以案设法527期,以曝光隐私相威胁,索要财物终获刑



 

 

本案虽因被害人机智报警而犯罪未遂,未造成实际财产损失,但吴某的行为性质恶劣,且系累犯,故仍受到实刑判决。这再次昭示了法律的尊严任何以非法手段牟利的企图,终将是一场以身试法的悲剧。

 

一、 案子简介

 

被告人吴某与被害人白某系同事,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发生过不当男女关系后吴某离职前往外地工作3月,吴某虚构身份重新联系白某,并以公开其掌握的涉及白某隐私视频为要挟,向白某索要三万元及价值两千余元的香烟。 被害人白某在对方威胁下,表面上按要求准备了财物,但随即报了警。同年3月9日,在双方约定的交付地点,吴某在收取财物时被当场抓获。

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吴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威胁手段强行索要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鉴于其行为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能得逞,属于犯罪未遂;且其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认罪认罚,并对被害人进行了赔偿并取得谅解,依法对其减轻处罚。同时查明吴某系累犯,依法应从重处罚。最终综合全案情节,以敲诈勒索罪对吴某某判处徒刑并处罚金。

 

二、 案子的警示作用

 

1. 本案为人们在复杂人际交往的行为,敲响了双重警钟。 对于潜在的“胁迫者”而言: 切勿将掌握的他人隐私视为“生财之道”。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与财产权的保护是强有力的。以揭露隐私、损害名誉作为威胁,迫使他人交付财物的行为,完全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一旦实施,不仅非法目的难以得逞,自身更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本案中被告人系累犯,最终从重处罚,正是体现了法律对屡教不改者的否定评价。

2. 对于潜在的“受害人”而言: 面对此类敲诈,正确的做法是像本案被害人一样,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果断保留证据并向相关部门求助。妥协与支付财物只会助长犯罪气焰,可能导致对方无休止地进行勒索。

3. 本案也警示我们,规范自身行为、审慎处理私人关系,是保护自己免受此类侵害的最有效方式。洁身自好,方能从源头上消除风险。

 

三、 相关法律

 

1.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徒刑,并处罚金 

2. 刑法第二十三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