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nternational      Domestic               Lawyer               Videos               Cases                        News          Latest regulations

> 国内法律服务

合同的法律风险
来源: | 作者:涉外律师网 | 发布时间: 2016-07-19 | 1343 次浏览 | 分享到:
签订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必须遵循合法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和等价有偿原则。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违反合同,要追究责任,赔偿损失,直至法律制裁。。。。。。
  签订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必须遵循合法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和等价有偿原则。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违反合同,要追究责任,赔偿损失,直至法律制裁。

  签订合同是有法律风险的。一般依据其成因可分为以下几种风险:

  1.合法性风险,成因于外部法律环境因素。包括法律的颁布、修订或废止等调整变化,立法内容缺失以及法律条款不明确等因素所带来的合同的合法效力风险。

  2.主体风险,成因于合同主体因素。主要表现为合同的主体资格有效性、许可经营合法性以及履约能力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瑕疵,引发合同无效、效力待定,或合同无法顺利履行等风险。

  3.内容风险,成因于合同内容因素。主要表现为合同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合同的主要条款不完备、文字不严谨、用语不规范等因素,使得合同存在被认定无效或可撤销,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确等法律风险。

  4.程序风险,成因于合同行为的程序不规范因素。这种风险存在于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和变更、转让、终止等各阶段,主要由以下原因引发:签字盖章程序不规范;未按规定履行登记审批程序;未按法律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合同内容发生变更、权利义务转让、合同协议解除时未及时签订补充协议;合同行为各阶段不注意相关文件的保管等。

  所以对合同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及时规避,一旦风险出现,其后果往往是严重的,轻者导致经营成本增加,资金难以回收,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严重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

  因此企业建立和优化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流程和制度十分重要。

  首先要明确合同管理各环节的流程、风险控制点及相关的岗位职责。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合同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企业应将合同管理各环节的流程、风险控制点及相关的岗位职责,合同法律风险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以制度形式予以明确规定。这是建立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内容。

  第三应注重合同文本的审查。合同审查人员应从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重要条款有无遗漏,形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文字是否准确、严谨,约定是否明确等方面予以审查,提出审核修改意见。对于企业主要的业务类型,企业应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对该类合同的实际履行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并制定该类型业务的合同范本。合同范本的制定,除了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外,更能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避免合同风险。

  第四针对合同的主体法律风险,合同签订前应对合同对方进行资质信用调查,包括主体资质、履约能力和履约信用的调查。可以通过查阅留存相关资质证书、实地调查、委托专业调查机构等方式实现。企业同时可以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登记制度,建立诚信客户名册和“黑名单”,实现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第五保障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要保障相关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及其职权。判断某种合同行为是否具有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损害后果的大小,以及采取措施防范并解决合同法律风险,都需要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因此,企业应建立法律事务机构并配备专业的法律事务人员,且应当重视和充分发挥法律事务机构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中的重要性和主导作用,保证其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第六要加强法律培训和防范制度的宣贯。为了防范合同法律风险的各项制度措施能得到顺利执行并切实发挥作用,企业应加强对企业各级人员的法律培训,加强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制度的宣贯,全面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编制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岗位手册,并对重要岗位进行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上岗培训。
 国内法律服务 / Deme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