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nternational      Domestic               Lawyer               Videos               Cases                        News          Latest regulations

> 国内法律服务

慈溪交通事故律师: 交通事故中,如何认定逃逸行为
来源: | 作者:慈溪交通事故律师陈亮 | 发布时间: 2018-01-22 | 3064 次浏览 | 分享到:
慈溪交通事故律师陈亮: 驾车人在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重大慈溪交通事故律师陈亮: 驾车人在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重大交通事故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事故的处置也会有不同的做法;有些驾车人会心存”可能无人看见”的侥幸心理,,直接开车逃离现场;有的会报警后再逃离现场;有的会救助伤者后再逃离现场的等等.这些擅自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通常称为逃逸行为.那在法律上对逃逸行为是如何认定的呢?本文供大家参考.

                                                 

                                                        
慈溪交通事故律师
: 交通事故中,如何认定逃逸行为

 

慈溪交通事故律师陈亮: 驾车人在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事故的处置也会有不同的做法;有些车人会心存”可能无人看见”的侥幸心理,,直接开车逃离现场;有的会报警后再逃离现场;有的会救助伤者后再逃离现场的等等.这些擅自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通常称为逃逸行为.那在法律上对逃逸行为是如何认定的呢?本文供大家参考.

 

一. 法律认定逃逸行为要看三点关联

 

交通事故的逃逸行为,是加重刑法处罚的情节,法律认定肇事者是否具有逃逸行为,主要看以下三点关联:

1. 肇事者是否离开事故现场;

2. 肇事者是否积极履行救助义务;

3. 肇事者是否立即投案.

 

. 肇事者是否离开事故现场

如果仅仅看肇事者是否离开事故现场就确定逃逸行为,那就有片面性.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离开现场的情况有多种原因,比如身边没有手机到附近点去打医院救助电话或者报案;比如受害人压在车底找附近人帮忙救助;比如为救助受害者前后拦截车辆;比如送受害人去了医院等等.这些情况中,肇事者虽然离开了事故现场,但他是出自积极履行救助义务而离开,不属于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

. 肇事者是否积极履行救助义务

肇事者是否积极履行救助义务是认定是否逃逸行为的关键要素.

法律禁止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当受害人躺在血泊之中时,生命的救助是第一位的.只要肇事者还有行动的能力,抢救受害者就是首要义务.为救助受害者而离开事故现场,不属于逃逸行为.法律之所以把积极履行救助义务作为是否认定逃逸行为的关键要素,是要排除其它不履行救助义务的借口,比如肇事者借口去投案没有积极履行救助义务等.

 

四. 肇事者是否立即投案

 

肇事者是否立即投案是认定是否逃逸行为的重要形式要素.

交通肇事发生后,肇事者是否立即想到向有关部门投案,是对肇事者在主客观上是否愿意接受法律追究意识的一种衡量.如果肇事者离开事故现场是在履行救助义务的同时,出自投案需要,那就不是逃逸行为.如果肇事者离开事故现场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没有立即投案,或者过了一段时间再投案,则认定为逃逸行为.

 

这里要指出的是: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肇事者虽做到了积极履行救助义务而没有做到立即投案,则会构成救助后的逃逸; 如果肇事者虽做到了立即投案,但没有做到积极履行救助义务,也将构成逃离现场,不积极履行救助义务的逃逸.

 国内法律服务 / Deme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