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nternational      Domestic               Lawyer              Videos              Cases                   News          Latest regulations
慈溪律师慈溪刑事律师陈亮:以案释法503,装监控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权案
来源: | 作者:慈溪刑事律师陈亮 | 发布时间: 2025-05-12 | 81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智慧安防技术的普及,如何在保障财产安全与尊重他人隐私之间寻求平衡,已成为现代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本案的判决为同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有益参照,既彰显了法律对科技创新应用的包容态度,也划定了技术伦理的法治红线。






                                                                   以案释法503,装监控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权案 




 

随着智慧安防技术的普及,如何在保障财产安全与尊重他人隐私之间寻求平衡,已成为现代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本案的判决为同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有益参照,既彰显了法律对科技创新应用的包容态度,也划定了技术伦理的法治红线。

 

一.案子简介

 

程某与韦某是双拼别墅的邻居,韦某为安全考虑,在自家入户门口位置安装了监控设备,摄头面朝程某入户门前阶梯及道路方向,可拍摄到程某入户门口的人员往来进出情况。程某认为,韦某安装的监控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要求韦某拆除,但双方协商未果,程某提诉,请求判令韦某拆除监控设备,停止监视,并删除相关信息。在诉讼过程中,韦某自行调整了其设备拍摄方向至自家门前斜坡及门前道路方向,并关闭了人像跟拍摄以及夜间亮灯跟拍功能。

法庭审理认为,韦某未采取合理方式安装、使用监控拍摄设备,使设备可拍摄程某入户门前的人员往来进出,侵害了程某的隐私权,但因监控录像已因覆盖而灭失,且韦某在诉讼过程中已经调整摄头位置及拍摄范围,故而驳回程某的诉讼请求。

 

二、案子的警示作用

 

在自己的房屋门口安装监控设备,目前法律是不禁止的。但监控设备往往涉及到影像资料的采集,可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信息,因此必须遵循个人信息处理的相关规则,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守住三条法律红线:

1. 监控范围限于自有产权领域:自然人日常出入居所的时间规律、社交往来等持续性活动轨迹,属法律规范的"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活动",因此监控范围限于自有产权领域,不得覆盖他人专属生活空间。本案中韦某初始安装角度明显越界,虽以安全保障为由,实则构成对他人生活轨迹的持续性记录;

2. 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安装监控的权利行使,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关闭非必要识别功能。当相邻方提出合理异议时,可通过调整设备参数、加装物理遮罩等方式实现权益平衡;

3. 监控记录属于合理安防范畴,数据保存期限要合理设置,对于涉及他人隐私的信息应及时覆盖清除,设置系统自动覆盖机制,能有效阻断隐私泄露风险;

 

三、相关法律规定

 

1.《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受法律保护;

2.《民法典》第1033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不得拍摄、窥视他人私密空间或私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