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nternational      Domestic               Lawyer              Videos              Cases                   News          Latest regulations
慈溪律师慈溪刑事律师陈亮:以案释法486,电话呼叫转移获罪案
来源: | 作者:慈溪刑事律师陈亮 | 发布时间: 2025-01-06 | 391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案被告张某,将医护站座机电话转接至电诈团伙指定的手机号码,被法庭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以案释法486,电话呼叫转移获罪案




 

本案被告张某,将医护站座机电话转接至电诈团伙指定的手机号码,被法庭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一.案情简介 

 

这天,王女士收到了一条有关医疗消费的信息,见联系电话是本地的座机号码,就回电过去。对方说其是‘医疗保障”的经理,之前收到过王女士在微信上订购的该服务,现在服务要开始了,要每月开始执行规定的扣款,如果不想被扣款就要关闭该服务。随后王女士就按照对方说的操作关闭服务,并提供了自己的银信卡照片,结果受骗上当,银信卡被骗走11万余元,报警后查明,本地电话号码是当地一家尚未正式投入使用的医护站座机,张某在家属生病陪护期间,在网络上“找事情做”,接了转接医护站电话的“单子”,将该站座机电话转接至电诈团伙指定的手机号码。张某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二.案件的警示

 

这是一起帮信罪案子,这里简单谈下帮信罪。

帮信罪是在《刑法修正案(九)》颁布实施后,在刑法上单独成罪的。该罪名指的是,明知他人在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活动,但仍为其犯罪行为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且情节达到严重程度的犯罪行为。构成帮信罪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 主观上明知被帮人在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犯罪活动;2. 客观上给被帮人提供了帮助;3 情节严重。这里就三个条件中的主观明知认定,作一些简单解释:

主观‘明知’的认定,在实践中一直是个难题,因为你要认定的是行为人的主观意志,而主观意志,只有行为人心里最为清楚。因此,在初期帮信罪入罪认定过程中,不少判案是根据行为人的口供,再将行为人的这种可能性的认知与帮信罪中的“明知”划上等号,进而认定行为人构成帮信罪,出现了扩大处罚范围的嫌疑。直到2020 年两高一部发布《“断卡”行动会议纪要》,就帮信罪明知等相关问题形成了共识,就此对帮信罪的认定更为精确而谨慎了。新规定:认定行为人是否“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即要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交易对象/与信息网络犯罪行为人的关系/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帮助的时间和方式/获利情况、出租/出卖“两卡”的次数/张数/个数,以及行为人的供述等主客观因素,同时注重听取行为人的辩解并根据其辩解合理与否,予以综合认定。

 

三.相关法律

 

1. 提供银信卡给别人使用,是否构成主观上的犯罪故意,要审慎认定;

2. 存在亲友/关系等信赖基础的,要审慎认定主观明知问题;

3. 七个新标准,判定帮信罪主观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