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nternational      Domestic               Lawyer              Videos              Cases                   News          Latest regulations
慈溪刑事律师 : 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当心被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 | 作者:慈溪刑事律师陈亮 | 发布时间: 2018-03-19 | 10124 次浏览 | 分享到:
慈溪刑事律师陈亮 : 财务报告作假,其实是个很广泛的问题,不但企业有,事业单位甚至国家单位也有;不但中国有,世界各国都有.如果企业财务报表出现造假,对于投资者判断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灾难.



                                                                     
                                                                    慈溪刑事律师
 : 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当心被追究刑事责任

慈溪刑事律师陈亮 : 企业财务报表是一种特殊的,用数字来描述企业经营真实情况的专业语言,其最基本的要求在于真实性,如果企业财务报表出现造假,对于投资者判断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灾难.因此刑法对这种造假行为新设置了一个罪名,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

 

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社会中,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财务的核算,以这些核算出来的数字,来评估经济活动的优劣,进而来决定经济活动的进退或取舍.而这个财务的核算,其依靠的是会计这个特定主体来操作完成的,这里的人为比重就很高,当这个特定主体出于各种原因,不能坚守自己职业底线时,各种形式的财务报告作假就会出现.

 

就各种财务报告作假的案件分析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二点:

 

1. 为了利益

财务报告作假的一个主因是为了利益.为了利益,一些企业采取各种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虚构、隐蔽、伪装和粉饰,有的做假报表,有的做假账簿,有的做假凭证,甚至假审计,假评估等等,伪造根本不存在的经济业务,篡改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以期达到骗取投资人、债权人及政府相关管理机关的信任,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

 

2. 特定主体的一些问题

上面讲到,帐是靠会计这个特定主体来操作完成的,所以这个特定主体的职业操守意识,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是非常要紧的.但话说回来,除了这个特定主体的自身建设外,如何造成一个有利于会计执业人员诚实执业的社会环境也非常要紧.我认识几个会计执业人员,从平时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压力山大”.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压力他们顶不住. 比如,企业今年利润好,上面说,要为明年考虑,“雪藏”一部分,这个假账你做不做? 比如今年业绩不好,但要向股东交待,上面说,要求多“增加”利润,这个假账你做不做? 相信大多数会计人员受过职业教育,知道假账做不得的道理,但现在你靠这个位子在养家糊口,如果顶住了上面的压力,接下去可能这里就没你什么事了,遭报复了,被“炒鱿鱼”了,怎么办? 妥协了.

 

. 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后果也许你承担不起

 

你是妥协了,但你想过没有,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后果也许你承担不起.

刑法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要追究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

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一般来讲是单位犯罪,但要追究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这里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通常指的是: 对财务报告负有真实性和可靠性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比如董事长,总经理,监事等,因为财务报告是他们签署的,或者是由他们授意,指使编制的.是他们给会计执业人员以压力的,现在压力要反弹到他们.

这里的直接责任人员通常指的是:具体编制或参与编制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报告的会计执业人员,但不以会计执业人员为限,凡是参与制作虚假报告,以及为直接编制虚假报告提供虚假凭证资料的人员都视作直接责任人员.

 

. 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的量刑

 

1. 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同时本罪又是结果犯,即行为人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造成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危害结果时,才要追究刑事责任.

2. 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慈溪刑事律师陈亮这里说明一下,任何人在工作中总难免有过失的时候,如果造成财务会计报告失实的情况,是由于责任人的业务能力、工作经验或工作态度等方面造成的原因,行为人不是有意为致的,不构成本罪.